TAEF政策評論

新南向政策「五年總體檢」平議

2021年5月24日

蕭新煌/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楊昊/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執行長

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在四月中旬針對新南向政策「五年來」的總體檢,邀請包括外交部、經濟部、教育部、農委會、衛福部、行政院經貿辦、交通部、國發會、僑委會、海洋委員會、退輔會等十一個中央政府單位,分別就所配合的新南向相關政策提出正式報告和檢討,並由外交部田中光次長代理作整體報告。我們基本上贊成立法院此一總體檢的要求,也覺得是時候承先啟後,為下一階段的新南向政策提供來自最高民意機關的監督和諍言。但坦白說,新南向政策的真正執行時間其實只有不到四年半。若再考量去(二○二○)年這一年因武漢肺炎疫情而嚴重影響政策相關工作推動的事實,所謂「五年總體檢」恐怕不符實情。

但是就我們知道,在中央部會中至少還有內政部、文化部、客委會、原民會這四個部會也在過去五年內致力於推動新南向有關的政策和計畫。所以我們可以說,與新南向政策有關的中央部會其實多達十五個,可說是蔡政府總動員,說它是蔡英文總統的優先國家級政策,一點也不為過。

上述這十一個部會應立法院要求都提出書面報告,從這些書面報告大致可看出整體新南向政策過去四年不到的走向、重點和成果。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如果可以針對相關報告內容與重點進行檢視,再面對面質詢各部會,相信可以有更好的政策對話、提醒與檢討。遺憾的是,國民黨的召委和委員因各部會首長請假,只有副座到場而非常不滿,以致當天的總體檢討變成了國民黨指責民進黨政府各部會首長的場合,連帶地也對各部會的新南向政策個別成績鮮少聞問,多半以中國經貿依賴情勢以偏概全地抨擊新南向政策成效不佳,甚至完全扭曲了對新南向政策的整體區域策略的目標和成果,誠為不幸。

在立委的心中,對新南向政策有兩個很深的錯誤認知,一是無視它是台灣的亞洲區域戰略目標,以及它促進台灣與亞洲各國加深互助的本質,而窄化它成為只是台灣與南亞和東南亞的經貿活動。二是仍然將新南向政策矮化看成只是兩岸政策的替代工具,而未能就它的獨立策略思考和目的來評估政策成果。這種誤解說來可能也跟中央政府幾年來提供的政策說帖不夠周延清晰有關,究竟新南向政策是面對兩岸經貿的替代工具和分散風險的舊定位,或是台灣的亞洲交流互助策略新定位,以及有沒有明確提供具體的成果論述,這倒是值得政府檢討。

首先,新南向政策有五個旗艦計畫,分別以「經貿合作」(經濟部、交通部)只是其中一個;其餘四個是「人才交流培育」(教育部、勞動部)、「資源共享」(衛福部、農委會)、「區域鏈結」(經貿辦、外交部和其他相關參與的很多部會)和「青年領袖交流和玉山論壇」(外交部和台亞基金會)為目標。

在送交的十一份專題報告中均有清楚的成果呈現與分析,儘管仍有可再精進之處,可惜立院國民黨委員完全不提四個不同旗艦計畫的內涵和良窳,卻只盯著「經貿合作」中的新南向與兩岸個別進出口順差貿易額的對比,而以後者竟然仍然高於前者此一「單一」數據來抨擊新南向經貿關係還是遠遠落在兩岸經貿關係之後,而片面指責新南向政策無成。這種狹隘而誤導的斷論,當然要由政府部會立即澄清。除了這兩個經貿政策和相對應的順差比根本就不應拿來作比較外,其實這一年兩岸順差大,社會普遍認知與中國面臨美國提出的華為禁令及其國內扶植半導體政策而拉抬對電子零組件的進口需求有關。但它是「操之在我」的新順差,而非「依賴中國市場」的舊順差。政府沒說清楚,立委更須認真查明,實在遺憾。立委要責問的應該是「台積電和其他相關業者,在全世界都急著想向台灣買的情況下,為什麼要這麼慷慨地賣這麼多已具有戰略物資的晶片給不友好的中國」?至於台灣的東南亞順差不理想(出口成長五.八%、進口成長二十九.五%),那很可能是因為台灣業者正在新南向國家進行雙邊投資佈局和建立產業鏈的正常現象。政府應公開說這是好事,立委更不應把它扭曲成為壞事。

很遺憾,出席官員沒有掌握機會,大力向立法院宣揚新南向政策的「全面和多樣化鏈結」的途徑,以及「以人為本」的策略關懷。捨全面攻勢之優而屈就落入守勢之劣,這倒是值得政府主導新南向政策的單位也應反省的另一樁。

此外,部分立委倒是指出,新南向政策在行政院內的預算編列和計畫推動兩者協調缺乏整合。據指出,經費和推動由經貿辦主導,但管考卻由國發會統籌列管,這兩單位的協調分工,不禁令人關心。整體而言,不只朝野立委,外界專家學者也很好奇,涉及多到十五個部會的新南向政策,內部的整合、協調和分工到底成效如何?會不會有的部會抱怨被盯太緊,有的部會反映做了事卻沒被重視呢?亦有委員提醒,台灣的NGO在新南向夥伴國的投入及努力應該要被凸顯,同時也提醒政府部門應該要有更多的協助,不可否認地,這的確也是民間社會對於政府鼓勵NGO投入國際發展與區域合作網絡的呼籲。

近年來,新南向政策被新南向政策夥伴國、理念相近國家及更廣泛的國際政策社群視為是台灣參與國際社會與區域發展的重要策略,或許來一次十五個部會在行政院內部的嚴肅自我總檢討並公開成績單,該是在立法院內被總體檢後,政府很值得馬上做的要事。


本文刊登於 <自由時報> 

照片來源: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