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及內政部消防署於9月8日在南投竹山訓練中心共同舉辦「臺菲斐特種搜救研習營」開訓典禮。47位來自菲律賓與7位來自斐濟的消防員齊聚一堂,展開多日專業訓練與交流,展現印太區域防減災合作持續深化。
開訓典禮由消防署訓練中心主任謝志強致詞揭幕,隨後由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執行長楊昊、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臺中分處處長尤朱靖雅(Sabrina Aaron-Eugenio)、菲律賓消防總署副署長關張(Wilberto Kwan Tiu),以及斐濟國家消防隊消防官Naibukanakavo先後致詞,展現三國攜手深化災害風險降低合作的決心。
謝志強主任介紹,該訓練中心是全球三大、亞洲規模最大的消防專業訓練基地之一。他強調:「自2019年首次合作以來,已有超過212位來自菲律賓的官員及消防員在此接受訓練。」他並歡迎斐濟學員繼去年完成EMT-1課程後再度返台受訓,指出:「這象徵著印太地區的災害應變合作更加緊密,使更多國家能夠在防災與救災上互相支持。」謝主任也特別強調臺灣對人道救援的承諾。他回顧,1999年臺灣發生毀滅性的集集大地震時,國際救援隊第一時間趕赴臺灣提供協助;而在2023年土耳其7.8強震發生時,臺灣立即派遣130名搜救人員前往協助。他說:「這些經驗提醒我們,人道援助沒有國界。無論是颱風、地震或海嘯,臺灣、菲律賓與斐濟都能攜手建立更堅實的合作基礎。這不僅僅是一場訓練,而是邁向區域韌性的重要一步。」

楊昊執行長強調,臺亞會肩負在臺灣新南向政策與印太願景下的重要使命。他指出,自2023年以來,臺灣已與區域內多個消防機關合作,包括菲律賓、日本、越南,以及今年的斐濟,「共同推動具體而有意義的合作,以強化區域防災準備與韌性。」楊博士並強調更廣泛的合作框架,特別提到每年舉辦的「亞洲防災論壇」,為區域領袖提供平台,共同規劃防災合作藍圖。他表示:「特種搜救訓練不僅是強化國家韌性,更是推動雙邊、多邊甚至少邊合作的重要途徑,藉此打造更穩固的印太夥伴關係。」最後,他邀請與會學員體驗宜蘭及臺北的熱情與人文,並強調:「這次訓練不是你們與臺灣旅程的終點,而是持續友誼的起點。

朱靖雅處長盛讚菲律賓與臺灣在強化防災準備方面的長期合作,並指出:「每一梯次的學員雖然不同,但都被共同的使命感所凝聚。她強調,這項聯合計畫「不僅止於技術層面的學習,更在於培育生命力、強化制度建設,並促進跨國情誼。」在談到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時,她提醒:「火災、地震、颱風及工業事故都不會尊重國界。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能否快速而無縫地行動,如何溝通、如何建立信任、如何協同執行。」她並呼籲培養新世代救災人員,他們不僅要具備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合作精神與全球視野,並勉勵學員們雖然這段歷程可能充滿挑戰,但「你們正在搭建韌性與團結的橋樑,這將造福無數社群。

關張副署長則強調:「這項訓練不僅僅是一場技術演練,更是一項對各位人力資本的投資,你們將承擔推動建立一個防火安全、具備防災韌性的菲律賓的願景。」他勉勵學員以嶄新的視角擁抱國際合作,並指出菲律賓消防局正致力於使其搜救隊伍達到國際認證的目標。透過「倒塌結構搜救聯合訓練計畫」(CSSR),他說,菲律賓期望「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模式基礎上,建立更強大的區域合作典範,實現『一個亞洲,一個應變』的機制。」他也回顧斐濟自2022年「世界消防大會」之後加入該計畫的歷程。最後,他以團結精神作結:「雖然我們不希望災害發生,但我們已準備好作為無國界的公共服務者共同面對挑戰。臺灣消防署萬歲、菲律賓消防局萬歲、斐濟萬歲,以及我們的聯合夥伴關係萬歲!

Naibukanakavo 消防官向臺灣內政部與消防署表達誠摯感謝,感謝能夠參與此次聯合訓練計畫的機會。他說:「能夠來到這裡的我們是幸運的,能成為這個夢想的一部分更是榮幸。」他勉勵在場學員反思身為公務員的角色:「我們常常問政府能為我們做什麼,但其實我們應該問自己能為政府做什麼。你們在這裡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回到國家後要做好準備——因為當災害發生時,我們必須隨時為國家服務。」最後,他以祝福作結:「願上帝保佑所有的領袖、我們的地區,以及全世界的每一個人。

典禮最後,主辦與合作單位互贈紀念品,象徵彼此互信與情誼的深化。未來一週的訓練課程將涵蓋火災調查、實戰演練及災後重建,持續強化臺灣、菲律賓與斐濟的跨國災害應變能量。


臺灣–菲律賓–斐濟計畫背景
「臺菲斐特種搜救研習營」(JTP)為三邊防災合作開啟了新的里程碑,將臺灣與菲律賓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進一步擴展至包括斐濟等太平洋夥伴。此計畫奠基於「新南向政策+(NSP+)」中的區域韌性走廊,由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臺亞會)主導,重點聚焦於早期預警、應變協調,以及運用無人機與自動化載具等新興科技,以強化區域防災準備。自2023年以來,臺亞會與消防署已與日本、越南及菲律賓共同舉辦多場國際訓練,協助各合作國建立第一線應變能力。隨著斐濟在的加入,聯合訓練計畫正式延伸至太平洋地區,進一步鞏固臺灣的印太韌性願景,並展現持續推動以人為本、跨國合作的防災架構之承諾。
